蹦姐從來沒去過收容所或是爸媽愛心狗場,經過朋友介紹,去拜訪了位在台北山區的 Mary's Doggies
www.facebook.com/marysdoggies
Mary是個熱情而且觀念正確的狗媽咪,救助到的流浪狗,會提供基本醫療之外(結紮、心絲蟲、蚤不到)。Mary's Home裡頭的每隻狗狗都有名字,大部分狗狗都很熱情親人,如果發現狗狗彼此間有掀嘴低吼情況,Mary會立即彈手指或呼叫分散狗狗的注意力,狗狗也都必須習慣睡籠子。
以上這些行為訓練是為了能夠順利將牠們送養至國外,經過Mary這些年的努力,已成功替500多隻台灣流浪狗在海外找到溫暖的新家,粉絲專頁上都能看到毛小孩在新家的開心合照。
衡量自己的空間時間與經濟能力,讓每隻狗狗能受到照護與訓練,提高認養機率,Mary's Home無法收容過多數量,會維持在一定的數量。
蹦姐之前的悠遊卡貼公益販售活動,計算後要捐出的金額是NT$2500元,我希望能夠捐給Mary,資助下一次狗狗飛到海外新家的機票費用。如果大家喜歡也認同,想提供物資或金錢,歡迎請到Mary的粉絲專頁逛逛。
www.facebook.com/marysdoggies
【題外話】
跟Marry聊天過程中,我們都對一件事情很有同感。台灣很多有愛心的人,但很多都是半吊子觀念,路上看到流浪狗,會上網波文請別人救助,如果有意願救助的個人或是單位,請發文人想辦法先留住狗,或者是出交通費送上來台北、先送到醫院去檢查打預防針等等...,要請對方花時間花金錢,發出求救訊息的人通常就會說「那不用了」或是「沒辦法」,然後就無聲無息沒下文......。
每個個人單位都是出自於愛心,願意花自己大半時間跟金錢從事流浪動物救援,但並不代表這是他們必須要做的工作。
嘴上的愛心很容易,救一隻狗很容易,但後續的照顧才是最辛苦的地方。